首页 > 居家生活

河西学院教务处,河西学院*登录入口网址

河西学院转专业流程

河西学院转专业的流程为:提出申请、学院考核、教务处审核、组织面试、公布结果。

1、提出申请:

个人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,学院负责转专业政策文件的解读、指导、咨询。

2、学院考核:

学院对申请转专业的学生进行考核。

3、教务处审核:

学院根据考核结果,提出转专业建议,并报送教务处。

4、组织面试:

教务处审核后,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,由转入学院根据转入专业的要求组织面试或考核。

5、公布结果:

面试或考核合格的学生,由转入学院报教务处备案并网上公布。

河西学院发展历史及师资力量介绍:

1、发展历史:

河西学院发端于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;1958年成立张掖师范学院;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;1962年调整为张掖师范学校;1978年恢复张掖师范专科学校。

1992年更名为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;2000年并入原张掖农校和张掖地区职业中专;2001年改制为河西学院;2014年原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、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河西学院,组建新的河西学院。

2、师资力量:

截至2023年4月,学校现有教职工3215人,其中专任教师1183人,教授235人,副教授482人,高职比60.6%,博士301人,占比25.4%,硕士以上教师占80.5%。

学校聘请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,杰出校友、中科院院士李灿任名誉校长,中科院院士、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,*工程院院士李玉任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。

中科院院士傅伯杰任祁连山生态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,*工程院院士、*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*委*冯起任河西学院祁连山生态研究院名誉院长。有省级教学团队14个。

河西学院教务处主页怎么登陆

河西学院教务处主页登陆方法:

1、打开浏览器,在输入框内输入“河西学院”,点击搜索。

2、在搜索结果页面找到“河西学院-*”,点击进入。

3、在*主页面右上角找到“教务系统”,点击进入。

4、进入后在指示输入框内输入学生个人用户名和密码,点击登录,即可登录个人教务处主页。

扩展资料:

河西学院简介:

河西学院位于甘肃省中部的*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,教育部、农业部、*林业局首批“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”高校,是省级‘’2011协同创新中心‘’入选高校之一。

学校是教育部推出‘’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“的高校,复旦大学对口支援。是甘肃省人民*与河西五市共建,也是“*”高校战略联盟(8国47所)成员之一。*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。

截至2015年,学校有两个校区(主校区,医学校区),校园土地面积约4000余亩,有2所附属医院,馆藏纸质图书110万册,电子图书100万册,学校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0000余人。

参考资料来源:河西学院*-教务系统

河西学院教务处电话

一、河西学院教务处*和*河西学院教务处*为0936-8282028,该校联系地址为*甘肃省张掖市环城北路846号、邮编为734000、联系邮箱为jwc@hxu.edu.cn。

二、河西学院简介

河西学院是甘肃省属普通本科院校,教育部确定的复旦大学对口支援西部高校,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院校,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,全国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,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。杰出校友、中科院院士李灿任名誉校长,中科院院士、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玉良任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,*工程院院士李玉任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,中科院院士傅伯杰任祁连山生态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。

战略区位河西学院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、河西走廊中部的*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,是兰州至乌鲁木齐近2000公里区域内唯一一所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,学校服务区域主要面向河西走廊、甘肃及*、青海、内蒙、宁夏四个少数民族省区,战略地位重要,地域优势独特,自然资源丰富,文化禀赋深厚,办学育人空间广阔。

办学历史河西学院发端于1941年创立的甘肃省立张掖师范学校;1958年成立张掖师范学院;1959年改办为张掖师范专科学校;1962年调整为张掖师范学校;1978年恢复张掖师范专科学校;1992年更名为张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;2000年并入原张掖农校和张掖地区职业中专;2001年改制为河西学院;2014年原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、张掖市人民医院并入河西学院,组建新的河西学院;70多年来已累计培养毕业生10万余人。

办学定位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秉承“立足河西、面向甘肃、辐射周边”的办学定位,坚持“做河西文章、出特色成果、建丝路名校”的发展方向,践行“以人为本、知行合一、止于至善”的治校理念,致力于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民满意的地方性、应用型河西大学,成为甘肃特别是河西地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基地、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中心。

办学条件学校总占地面积近4000亩,校舍面积50万平方米,固定资产总值13亿元,实验仪器设备总值1.6亿元,馆藏纸质图书120万册,电子图书110万册;学校拥有全省最好的学术中心、艺术创意中心、教师发展中心等现代化设施,建有钱学森纪念馆、河西走廊生物多样性馆、河西历史文化馆等展馆,学校为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。附属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,甘肃省“全科医学”培训基地和乡村医生培训基地,床位1300多张,年接诊60多万人次。已初步建成美丽校园、智慧校园,被誉为甘肃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。

学科专业学校坚持师、农、医为主,多学科协调发展。设有18个二级学院,59个本科专业,11个医学专科专业,覆盖12个学科门类,已形成“教师教育、生态农业、医疗卫生、应用文理、工程技术”5大学科专业群;有*级特色专业1个(种子科学与工程),省级特色专业10个(小学教育、学前教育、旅游管理、数学与应用数学、化学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、工商管理、护理学、应用化学、物理学),省级重点学科3个(历史文献学、农业资源与环境、发展与教育心理学)。

教育教学学校坚持以提高适应性、满足多样性、突出特色性为目标,坚持立德树人,教书育人,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的教育教学改革,持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,获多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、二等奖;有省级教学团队7个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、省级精品课程18门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;一大批学生在全国、全省及国际各类竞赛中获奖。学校面向全国18个省、市、区招生,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2万余人,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%以上。

师资力量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,大力实施“祁连学者”人才工程,努力培养和造就“师德强、教学强、学术强”的教师队伍。现有教职工1959人(含附属医院),其中专任教师924人,有教授145人(含主任医师),副教授491人(含副主任医师),博士139人(含在读)、硕士625人;有兼职院士6人、*特殊津贴获得者6人、省级优秀专家14人、省级教学名师6人、甘肃省“333”“555”创新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9人、甘肃省领军人才3人、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9人、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12人;聘请1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为学校兼职教授。

学术机构有43个研究院(所、中心),省级科研团队4个,博士后工作站1个(微藻工程)。已建成甘肃省应用真菌工程实验室、甘肃省微藻工程技术中心、河西史地与文化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15个省级以上科研服务平台;与复旦大学共建“复旦-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研究院”,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建“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”,与新农创*共建乡村振兴研究院;中科院院士魏江春、庄文颖和工程院院士李玉领衔设立祁连山菌物保护利用院士工作站。

科研成果学校始终坚持做河西文章,致力于“产出一批标志性成果,扶持一批河西研究专家,培养一批服务河西的名人”,在河西种业、沙产业、河西简牍、敦煌文书、西北少数民族研究等方面已形成鲜明的学科优势和特色。近5年,先后承担或完成*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,*部委项目30余项,省市科研项目200多项;出版著作和教材220多部,发表论文3000多篇,其中发表在SCI、SCIE来源期刊上的论文200多篇,近百项成果获省、市科技进步奖、科技发明奖、社科成果奖,获得50余项发明专利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ike88.com/html/87960103.html
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