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信宫灯出土于什么地方,长信宫灯名词解释
西汉长信宫灯出土于什么墓
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*土。
长信宫灯一直被认为是*工艺美术品中的巅峰之作和民族工艺的重要代表而广受赞誉,这不仅在于其独一无二、稀有珍贵,更在于它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。
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,宫女一手执灯,另一手袖似在挡风,实为虹管,用以吸收油*,既防止了空气*染,又有审美价值。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(刘胜祖母)的长信宫内而得名,现藏于河北博物院。
扩展资料:
长信宫灯的灯身共存九处铭文,一共六十五字,其上部刻有“长信尚浴,容一升少半升,重六斤,百八十九,今内者卧”的铭文。其他铭文内容主要是宫灯的所有者以及制造时间等。铭文*有六处提及“阳信家”的字样,《满城汉墓发掘报告》的作者认为这代表这盏宫灯过去是属于阳信夷侯刘揭的。
刘揭在西汉初年被封为阳信侯,*后其子刘中意继位,之后因参加“吴楚七国”之乱而受到废黜,同时也撤销其封地。
这盏宫灯也被朝廷没收,后来汉景帝将此灯赠予其母亲窦太后,归长信宫所有,长信宫是当时皇太后的宫殿此灯便得名“长信宫灯”。其后中山王刘胜与窦太后本家女窦綄成婚而赠送至中山王府。
西汉长信宫灯出土于什么地方 西汉长信宫灯介绍
1、西汉长信宫灯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.5公里的山崖上。
2、汉长信宫灯,*汉代青铜器。2010年作为*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。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、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,神态恬静优雅。灯体通高48厘米,重15.85公斤。
3、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,宫女一手执灯,另一手袖似在挡风,实为虹管,用以吸收油*,既防止了空气*染,又有审美价值。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(刘胜祖母)的长信宫内而得名,现藏于河北博物院。
西汉长信宫灯出土于什么地方
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。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、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,神态恬静优雅。灯体通高48厘米,重15.85公斤。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,宫女一手执灯,另一手袖似在挡风,实为虹管,用以吸收油*,即防止空气*染,又有审美价值。因曾放置于窦太后的长信宫故名,现藏河北省博物馆。
西汉长信宫灯,*汉代青铜器,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。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、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,神态恬静优雅。灯体通高48厘米,重15.85公斤。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,宫女一手执灯,另一手袖似在挡风,实为虹管,用以吸收油*,既防止了空气*染,又有审美价值。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(刘胜祖母)的长信宫故名,现藏河北省博物馆。
长信宫灯的由来是什么
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窦绾墓出土了一件后来享誉全球的长信宫灯。该灯通高48厘米,外形作宫女跪坐执灯状,宫女高举右臂,袖口形成灯的顶部。左手执灯座,灯座上部插有灯盘,中心有1支钉,边缘有凹槽一周,由两片屏板构成的灯罩就镶嵌于凹槽中。灯座、灯盘、灯罩屏板和宫女的右臂及衣角等处雕刻有“阳信家”、“长信尚浴”、“今内者卧”等字,表明此灯最初属于阳信夷侯刘揭家中所有,刘揭因罪遭到废黜后被没收家产,归长信宫尚浴府使用。长信宫是皇太后窦漪居住的地方,汉景帝时皇太后窦氏是刘胜的祖母,因此此灯很可能是窦太后送给窦绾使用的。这件长信宫灯的设计十分精巧。从装饰艺术看,此灯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生活中的宫女执灯的神情和姿态,灯的*管、灯座和灯体合理地利用人体的不同部位,造型和姿态的处理恰如其分,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。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,整座灯由头部、身躯、右臂、灯座、灯盘和灯罩六个部分分别铸造组成,头部和右臂可以组装拆卸,便于对灯具进行清洗。灯盘可以转动,灯罩可以开合,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亮度的大小和照射的方向。*炱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进入体内,使*炱附着于模型的体腔以保持室内清洁。灯体底部大孔可以弥补作为单管*灯空气环流不好的缺陷,对气压可以起到调节作用。这种集艺术造型与环保功能于一体的灯具,让人着实惊叹古人的智慧?
我国出土年代最早,保存最完整的玉衣是什么
与刘胜的玉衣一起,长信宫灯也被发现是”*第一灯”。长信宫灯的造型是一个年轻的侍女,她跪在地上拿着灯。面板可以旋转,可以推开和关闭,以调整光线的亮度和方向。伴*身体是中空的,*尘从她们的右臂进入,以保持房间的清洁。至于是谁设计的玉石套装,没有历史记载。目前,*已出土的西汉墓葬有18座,而金缕玉衣墓只出土了8座。其中,最具代表性的是位于河北满城的西汉墓,出土了两套完整的古代帝王和贵族葬服”金缕玉衣”,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。
据调查,这两套”玉衣”是我国考古发掘中最早、最完整的一套。1968年,据考古专家介绍,河北满城灵山墓的主人是西汉中山靖帝的儿子刘胜。刘胜的墓也在他的妻子窦婉的旁边。他们所穿的就是传说中的盔甲,用金线穿成的”玉衣”。这是数百名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制作的。这套玉衣设计精巧,做工细致。它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。这件玉衣出土后,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了轰动。玉衣可以起*回生的传说来自于汉代。
在汉代,人们认为玉是”山精”,把金玉放在九窍中,人的精气就不会外泄,可以使骨骼不腐,来世再生,所以用于葬礼的玉器在汉代占有重要地位。1968年,中山市满城的景王墓和刘胜墓被意外发现。玉衣上有金丝玉片,共2498块玉片,约1100克金丝。这是我国考古发掘*土的最早、最完整的玉衣。2002年,它成为首批被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。
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,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,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,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,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,如果大家喜欢作者,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,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,谢谢大家了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ike88.com/html/87959712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